生态系统、城市人文氛围、设计人才引进……这些当前全球设计领域的最新关键词,在刚刚过去的三天,成为了第26届IOD(全称:Ideas on Design)国际设计大会(简称“IOD大会”)上设计大师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IOD大会以“设计连接世界”为主题,来自10个国家地区的20位国际顶尖设计大师汇聚南海,在为期三天的大会上,从各自领域出发,以主题演讲的方式聚焦城市、产业、品牌、人才培养等话题,分享其最新理念。
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正在启航,佛山提出将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南海正积极对标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提出打造“全球创客新都市”,打造新空间、集聚创新人才、培育发展新经济。此次IOD大会联合主办方所在地——大沥镇今年以来也提出,要抓住互联网发展的机遇,重塑大沥产业脊梁。
然而,南海的城市、产业、人才正在遭遇的问题:如何通过实现产品创新走出同质化竞争困局,也是困扰南海不少中小制造业企业的难题。
IOD大会上大师的建言,让大沥、南海、佛山乃至珠三角,把住世界设计最前沿的脉搏,并将设计创新融入产业发展和城市升级之中。在南海看世界,让世界看南海。
1 创新激发城市力 塑城市发展“生态系统”
“在设计城市建筑时,设计师需要清楚周边发生的变化,用设计来体现当代精神。”这是设计师Ginni Giuffrida在主题演讲中反复陈述的一个理念,而他马上就要在佛山实践这个理念了。他是意大利Pininfarina公司的首席建筑师,这家公司与顺德悍高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将为其打造“悍高星际总部”,项目将在2017年秋季动工。
由“悍高星际总部”的合作可见,欧美的建筑设计理念正逐渐影响佛山,而从千灯湖公园参评2015年全球城市开敞空间大奖等事件可以看出,以南海为代表,佛山也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开放的心态,希望从全球的城市建设理念和经验中获得启发。
“在当今制造业面临转型形式下,创新将成为经济转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能。”规划设计南海“全球创客新都市”项目的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院长李郇认为,对于南海而言,“全球创客新都市”涉及整个城市系统的建设,它是由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创新区域构成的一个创新生态系统,系统中包含创新城区、特色小镇、创新社区等组成内容。
“当我们谈到广东佛山的时候,我们总会谈到这里的整个‘生态系统’:供应商、生产商、客户市场、研发人员、营销推广人员,这种‘生态系统’会大大增强这里的经济效益。”与李郇的观点类似,诺基亚Lumia系列手机设计师、TEAGUE设计公司全球设计中心副总裁Stefen Pannenbecker认为,未来城市发展需要构建出一个“生态系统”。
以意大利设计为例子,Stefen Pannenbecker说当人们谈起意大利设计,总会想到当地的家具、跑车这些产业,但同时也会想到整个产业的“生态系统”。
“比如以意大利米兰的手工服装、箱包产业为例,那里除了有一系列的百年家族企业外,还聚集了该行业中最顶尖人才,比如说你能够在米兰找到专门研发生产某一种服装、箱包材料的公司和团队,同时米兰还聚集了该行业销售、推广等一系列的人才和相关企业。”Stefen Pannenbecker认为,正是这完整的行业生态体统,才吸引了该领域众多优秀的顶尖设计师集聚米兰,才造就了如今米兰“国际服装时尚之都”的称号。
“对于佛山而言,基于现有的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去构建出一个完善的制造业‘生态系统’,在有利于自身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对设计师和设计团队们产生一种强大的吸引力。”Stefen Pannenbecker说。
2 中小企业“抱团”发力工业设计 助造国际竞争力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汤重熹曾经带领团队对南海的五金、印刷、玩具、鞋类、珠宝等行业做调研,而调研的题目是《如何用设计推进产业的创新》。事实上,如何创新正是当下南海乃至整个珠三角在产业转型、企业发展中最为关注的话题。
“我们当时的结论是:无论是‘用量取胜’,还是‘用外观设计取胜’,这两种路径在南海都是没有出路的。”汤重熹认为,南海的制造业产业转型需要运用工业设计的思维,从系统、流程、机制、制式、制度、规范和标准等多方面考虑协同。
汤重熹强调在此过程中“技术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认为这将有助于企业获得大量可靠的第一手数据,有助于设计师对工程结构、工艺技术、材料等应用的认识,引导设计师在过程中进行创新,“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
他以自己带领团队做过一项关于LED灯具设计课题为例:LED灯产品原有个技术难题,因散热问题无法突破,产品功率无法达到1000瓦以上。“我们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包括对散热片的厚度、设置间距等的反复测试,最终攻克了这个难题,相应产品也已成功推出市场。”汤重熹说。
作为当地重要产业之一,目前南海的LED产业正面临产品附加值过低问题,有依靠设计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强烈需求。但以中小企业居多的企业结构,却让这个产业集群难免对设计成本投入显得有些“锱铢必较”。
“小企业若觉得请不起设计师,可以选择和其他公司捆绑在一起请,以降低成本。”有“中国工业设计之父”之称的清华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柳冠中说。
“每一家中小企业其实都有它自己的特质,在挑选设计合作方时不一定要找最好的公司或工作室,但一定要找最适合企业自身特色的。”台湾师范大学设计系教授、Qisda首席创意顾问王千睿也专门谈到了中小民企的发展问题。
他说,即便同样是做LED灯厂的企业,他们的产品定位都大不相同。“许多企业以前习惯去找一些国际知名的设计顾问公司,却经常发现对方给你的方案和建议其实与该公司其他客户所拿到的方案大致一样,没有特色。”他说,企业产品之间的较量早已经过了单纯求便宜、单纯求量的时代,企业观念需要改变。
“未来的产品需要能够更好地服务使用者。”国际设计创新公司Seymour powell联合创始人Dick Powell谈到了产业未来,认为未来产业创新的突破口在于为使用者生产“元产品”。所谓的“元产品”是能够让使用者在使用时得到更多满足感的产品,它们不仅仅是物理硬件,还包括与使用者的沟通、服务条款等,它们都需要被仔细“设计”,成为“元产品”。
3 引育并重揽人才 让生产一线走出“大师级”人才
8日上午,大会专门安排了一场针对铝型材产业的高峰论坛。论坛开始前,柳冠中与大沥镇镇长黄伟明在座位上低声交谈了起来,黄伟明讲述了目前大沥产业状况,柳冠中建议:“恐怕大沥在未来还应该设置一些基础机构,专门做设计基础研究。”
在柳冠中看来,目前国内许多的工业设计师都只是端坐在电脑面前,缺乏一线实践经验,对材料、机械等与工业相关的科学并不熟悉。“南海的制造业发达,要做创新必须重视基础力量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对熟悉生产一线的设计师培养尤为关键。”
“对于我来讲,设计需要目的,你不能平白无故地去设计一款产品,你所设计的产品应该是一种解决方案,如果想做到这一点,那就需要设计师对该产品技术,甚至是整个产业都有很深入的了解。”Stefen Pannenbecker表达了与柳冠中类似的观点。
他说,对解决方案的设计要求设计师能够理解使用者的各种喜好需求,甚至是理解整个社会对该产品的态度等,再结合上对相关技术的了解,设计出一款优秀的产品。
“用设计大师Dan Formosa的话来说,我们需要设计师能够拥有更加宽广的‘带宽’,即了解设计之外的,包括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同时,这也要求设计师能够有更多不同的人生经历。”Stefen Pannenbecker说。
黄伟明说,未来大沥镇政府将和德稻集团、王志纲工作室等机构一起,共同引进国外优秀的设计师资源、课程,将其落地到大沥本地的职业技术学校中,为本地设计人才提供更好、更专业的专业教育。
但在Dick Powell看来,这显然不够。Dick Powell的团队在上海等一线城市都有做过项目,他承认,如果将深圳、上海与佛山放在一起,年轻的创新型设计人才更愿意去这些大都市发展,即使佛山能够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
那么,对于佛山而言,在培养好自己的设计人才基础上,该如何吸引创新型设计人才落户佛山呢?Dick Powell说,一座城市倘若想吸引和集聚设计人才,需要构筑一种多文化交融的人文和城市氛围。
“比如伦敦就是一个多文化交融的城市,在那里设计与产业、科研、艺术以及不同的文化交融,非常美妙。”Dick Powell说,包括南海在内,广东不应该仅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制造业的引擎,也应该像伦敦那样,构建出一种多文化交融的城市人文景观。
Stefen Pannenbecker则建议,当地政府应该在资金、政策上对设计师型企业家给予特别扶持。他说,现在有许多设计师逐渐开始选择成立自己的企业,而不是为其他品牌企业做设计。“南海政府该看到,也许这些设计师所创办的工作室或企业会对其所在地区形成一种示范效应,他们很可能将引领一种重视设计的氛围,而这种氛围对该地区的各个行业都大有裨益。”
■声音
清华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柳冠中:
工业设计需要结合实际自主创新
在工业设计对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质造”的作用正越来越受到肯定之际,国际设计资源也正积极寻求进入珠三角制造市场入口。
“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必须按照中国国情来,必须走自己的路。”柳冠中说。
他以目前汽车制造业的自主创新为例,小汽车的核心部件设计依然依赖于合资方。“直接引用对方提供的设计图纸见效是很快,但也让企业背上了包袱,使企业产生了惰性。”柳冠中说。
“西方的设计标准和理念不能照搬。”柳冠中再以高速铁路的设计为例,他说,西方国家有关高铁的工业设计更多偏向于一种平面设计。而在中国,受地质结构复杂多变等因素影响,高铁的设计需要考虑的更多。“高铁对中国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适合中国的工业设计呢?我想很多的中国设计师没有想清楚。”柳冠中说。
不过,国内逐渐进步的工业设计水准也让柳冠中看到了希望。“我特别赞赏华为这家企业,在自主创新这件事上,他们闷头干了几十年。”柳冠中认为,华为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坚持,值得所有企业学习。
柳冠中熟悉南海,他说,南海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企业结构,让当地的不少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顾虑。“他们把今天或者明天有没有饭吃这个问题放在首位来考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企业整天不转型,只求吃饱饭,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对此,柳冠中建议相关政府部门要帮企业一把。他建议说,南海可结合当地产业实际情况,建立一批科研机构,做好产业的基础研究,并着意培养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一线设计师,为产业转型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助力。
Seymour powell联合创始人Dick Powell:
“重视设计”理念应融入企业发展基因
“好的设计能为中国制造带来哪些转变?”当谈到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一问题时,Dick Powell表示,在设计为中国制造带来改变之前,中国制造业企业首先应主动“拥抱”设计。
“我们经常会和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合作,但无论是工程师也好,或者是企业家也好,他们对于设计的态度并不是那么得开放,他们所关注的重点总是与成本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Dick Powell说,和这些公司合作时,他们往往需要花很大的功夫去推动这些企业进行改变。“企业家不愿意改变,理由是改变需要耗费资金。但是对于我们设计师而言,就是需要去推动他们进行改变,去让产品变得更好。所以,我们经常和这些企业的工程师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按照你们的想法去做,要按照我们的设计去做’。”Dick Powell说,设计师团队需要和工程师团队有一个平等良好的沟通渠道,大家要互相尊重,因为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在Dick Powell看来,目前中国许多产品的制造生产都是被工程师以及他们背后的企业家所控制,“他们实在太强大了,这其实就是中国许多制造业企业所遇到的风险。”